学术交流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成功举办 CHINA ROCK 2025第十六分会场卫星会场

2025年10月20日  浏览量: 10 次  来源: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于20251018日至19日在实验楼5057举办了CHINA ROCK 2025第十六分会场卫星会场,全院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学术盛宴。此次会议规模宏大,除了中心会场外,还在雄安设立了主会场,雄安主会场下设16个分会场,每个分会场都围绕独特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CHINA ROCK 2025第二十二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第十六分会场以“极端条件路基韧性建造理论与技术”为主题,18位专家学者就其研究成果作学术报告。东南大学章定文教授解析冻土区路基变形原因及修复技术原理,同济大学肖军华教授分析高铁路基性能衰减规律与评估方法,南京工业大学吴志坚教授介绍软土地区路基低碳加固和智能监测预警技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志清研究员分享磷石膏固废路用资源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重庆大学崔新壮教授以“黄河流域路基绿色智能建造与韧性提升”为题提出技术路径与韧性方案,李晋、袁炳祥、于荣喜等专家围绕路基智能压实、固废利用、邻近线路基加固等作报告。

 第二分会场以“AI赋能青年岩石力学工作者创新与应用”为主题,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与研究人员。他们就人工智能在岩石力学研究以及工程实践中的赋能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从智能算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到机器学习在预测岩石行为中的潜力,再到自动化技术在实验过程中的优化,与会者们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研究成果。通过这些分享,大家共同探索了智能时代岩石力学领域的创新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推动该学科及相关产业的进步注入了新的智慧与动力。

 第九分会场则聚焦于“未来城市地下空间”,探讨了地下空间开发的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与会专家们分析了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诸多建议。此外,成都中心分会场以“防灾减灾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与创新”为主题,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专家们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地震预警、洪水预测、火灾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些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此次会议不仅为全院师生提供了一个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宝贵平台,还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各分会场报告的深入学习,师生们对人工智能在土木工程和岩石力学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明确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这对于提升学院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供稿人:梁丽浩

供稿审核人:韩影

终审:刘献华